今年春茶季,万年县汪家乡新建村的百亩茶山层峦叠翠。在茶农俯身采撷的身影中,农发行江西省上饶市分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身影格外醒目——这支3人小队扎根生产一线,用脚步丈量茶山,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构筑起茶青采收的全流程守护网。
茶园里的“抢鲜同盟”。“左手托枝,右手掐芽,别碰伤嫩叶!”该行驻村队员老王戴着草帽,跟着茶农曹婶现学采茶技巧。清明前后,采茶工短缺、鲜叶易老的难题摆在眼前,该行工作队3名队员全员“下地”,组成志愿者,每天清晨他们带着竹篓钻进茶园,从“笔杆子”变“茶把式”,日均协助采摘鲜叶200余斤。
58岁的茶农蒋火香擦着汗笑言:“去年雨天误了采收,今年该行工作队陪着抢时间,新芽都‘锁’住鲜嫩啦!” 队员们还梳理茶山片区,按茶树长势规划“错峰采摘表”,避免扎堆采收导致鲜叶老化,让每片新芽都踩准最佳采收节点。
山路上的“鲜叶速递”。“后备箱装满,这趟还能运10筐!”该行驻村队员小何指着自己被狭窄山路周围树枝划出累累伤痕的蓝色SUV笑道。过去,茶青运输全靠三轮车,颠簸导致损耗率超15%。该行工作队联动村干部组建“茶青转运队”,调度私家车、农用车载货,规划“茶园到分拣点”最短路线,大幅压缩运输时间,损耗率降至5%以下。
分拣场的“精细雕琢”。分拣区里,竹匾与不锈钢筛网整齐排列,刚从县城茶市协调完加工资源的队长,来不及换下沾着尘土的西装,就蹲在竹匾前筛拣碎叶。"一级茶青要保证一芽一叶初展,梗长不能超过2厘米。"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标尺,指导该行队员按《鲜叶分级操作手册》分拣。按照这套《鲜叶分拣标准》让茶青按完整度分为三级,优质率较往年提升25%。
从茶山晨露到分拣场的暮色,农发行上饶市分行驻村工作队的脚印嵌在每个生产环节,工作队用实干护好每片新芽,让新建村茶产业生产更高效、更规范。他们不只是“指导者”,更是“参与者”,裤管上的泥巴、西装上的茶末、背心上的汗渍,都在诉说着“为老百姓做实事”的担当,在茶青的鲜爽气息里,践行着农发行人践行乡村振兴的庄严承诺。
(通讯员:何智彰)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