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自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战略以来,农发行黄冈市分行主动扛起政策性金融使命担当,将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紧扣“农村路网”这一核心领域,以“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为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鱼米之乡”建设注入强劲金融动能。2022年7月至今,该行累计投放交通类贷款71.81亿元,支持新建及改扩建农村公路里程超3000余公里,以实干实效书写“路通惠民、路畅兴业”的生动篇章。
谋定战略,锚定“蓝海”绘蓝图
(一)定方向、明思路。农发行黄冈市分行党委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结合市情、县情发展实际,早在2022年7月便审时度势,精准研判,将具有“投资规模大、政策补贴稳定、资金需求空间广阔”特点的交通项目,确立为地方政府重点支持领域与自身业务拓展的“蓝海”战略突出位置。党委班子深入调研,系统谋划,为全行农村路网金融服务定下基调、指明路径。
(二)融智融资、主动作为。针对不同层级道路的差异化资金需求,该行创新构建“政银企”整体联动施力机制,组织辖内各支行主动向地方党政呈送《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服务全县交通建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等参阅件,精准解读政策、推介金融方案;多次召开全市交通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会,深度对接地方政府政策规划和项目清单,将融资与融智紧密结合。
(三)一以贯之、狠抓落实。三年来,农发行黄冈市分行党委坚持既定战略不动摇,指导各支行一以贯之地推进农村路网金融服务。通过探索“路网+产业带动”的共融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交通建设资金瓶颈。累计支持项目超25个,涉及总投资124.98亿元,覆盖国省干线、县域市政道路、农村乡道等多层级路网体系,“服务农村路网的骨干银行”特色品牌日益彰显。成功将业务“蓝海”的宏伟蓝图,转化为一张张具体的项目施工图、工程造价图和路线设计图,为地方交通建设提供了坚实、稳定、高效的金融支撑。
分类施策,倚路织就发展脉络
(一)聚焦重点工程,畅通发展“民生路”。该行全力支持的省级重点项目——347国道黄冈市巴河至蕲州公路蕲春路段项目,累计投放贷款7.14亿元,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国道里程20.8公里。项目串联彭思、管窑、八里湖等沿江乡镇,待竣工将彻底解决沿线15万余群众出行难题,大幅提升区域交通承载力。同时,该线路的贯通带动沿线中药材、蕲艾、油茶外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突出路衍经济新动能。
(二)布局物联网,打造园区“产业路”。麻城经济开发区道路提档升级工程获该行重点支持,累计投放贷款5.5亿元用于开发区5条总长17.01公里的园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解开发区“路网老化、承载力不足”瓶颈,助力园区吸引全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70家,形成石材、汽配冶金、轨道交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预计2025年开发区产值将突破152亿元。路通带来物流提速、成本降低,为麻城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铺设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三)助力乡村振兴,拓宽乡村“幸福路”。团风县乡村振兴示范路一期工程项目获该行贷款支持4.83亿元。项目主要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175.17公里,危桥改造50座,新建候车亭220处,对牛车河水库5处渡口进行提档升级等内容。项目的建成带动上巴河镇、总路咀镇、但店镇、贾庙乡、杜皮乡等10个乡镇周边农户创收、务工及分红,惠及农户1.83万户、5.96万人,其中脱贫户491户、脱贫人口1474人,户均每年可增收5000元、村集体预计每年可增收30万元,如今的牛车河周边依托项目道路提档升级,泥潭变钓区,古屋变民宿,荒山变花海,农民变工人,山水变黄金,真正实现“修一条路、富一方民”。
路通,则百业兴。黄冈农发行以“路”为笔,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画卷上奋力书写金融担当。从支撑省级大动脉的“民生路”,到赋能产业腾飞的“产业路”,再到直通田间阡陌的“幸福路”,该行精准滴灌交通领域,不让项目“等钱开工”,以真金白银和高效服务,助力构建黄冈市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条条大道成为革命老区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坦途。
(通讯员:付杰)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