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二十年深耕,绘就中国乡村蝶变画卷;中央一号文件连年聚焦,吹响人居环境整治号角。近期,在浠水大地,一场以“碧水映青山”为底色的乡村生态革命正酣畅推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浠水县支行精准投放6亿元政策性贷款,全力支持全县13个乡镇(蔡河、丁司垱、兰溪、清泉等)污水治理与水库环境提升工程,以金融之椽笔,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浠水实践。
扛起政策性银行担当,精准滴灌乡村振兴“关键处”
农发行浠水县支行深刻领会“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核心要义,积极响应《关于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面对县域农村污水直排、水库生态脆弱等痛点,支行组建专项攻坚小组,主动对接县政府规划,将“环境整治贷款”列为年度“一号工程”,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积极响应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基础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想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得不断加大力度进行乡村产业发展,强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而对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来说,污水治理,生态环境整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精准定位,长时间“细磨”“慢磨”得来的。为此,浠水县农发行扛起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使命,用6亿贷款盘活“沉睡资源”,以充足资金为支持“细磨”打下基础,让生态环境治理得以深入研磨,让乡村振兴“关键处”精准滴灌,做到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除此之外,18年的贷款期限外加2年的宽限期,让这项工程得以细细“慢磨”,聚集多方面人才,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让污水问题根治。
聚焦全域系统治理,打造人居环境“浠水样板”
农发行浠水县支行6亿元贷款赋能全域环境整治项目主要包括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和水库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项目聚焦科学治污,织密污水处理的“智慧网”。项目建设资源利用设施370座,厌氧+人工湿地633座,配套智能监测平台全域覆盖 ,实现“废水变肥水”,并且利用本土芦苇、菖蒲等湿地植物构建生态滤池,低成本高效降解污染物,而智能监测平台又可以实时传输水质数据,问题位点实时预警,在保证治理效率的同时,做到百姓水安全的“守门员”。与此同时,水库环境整治项目专注于生态修复,蓄养水源,摸清水库生态脉络。项目建设包括14.75万㎡土壤修复和植被修复工程、14136.10亩岸线修整及水环境改善工程、18.07km护坡除险加固工程、临时工程,包括城山水库, 邹家坳水库、官塘湾水库在内的52座水库水环境治理工程。让昔日的“淤泥滩”蜕变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污水治理和水库治理齐头并进,服务浠水人民,打造人居环境“浠水样板”。
碧水长流处,金融“活水”绵延不息——当1542座污水处理设施在浠水村落星罗棋布,当白莲河畔的鹭鸟再度翩跹,农发行那抹“绿色金融”的底色已深深融进这片土地的肌理。这6亿元贷款,贷出的是清水绕屋舍,贷稳的是百姓获得感,更贷响了政策性银行服务“国之大者”的时代强音!未来,浠水县支行将继续执金融之笔,在荆楚大地上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丽诗行。
(通讯员:岑金梦 )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