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发行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支行深刻把握新时代金融工作要求,从制度建设、流程优化、风险防控、队伍建设四大维度发力,为服务宝应县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等国家战略提供坚实的运营保障。
制度先行,筑牢规范化管理根基
农发行宝应县支行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推动运营管理从“经验驱动”向“制度驱动”转变。
梳理制度文件,对照农发行总行、省分行运营管理新规,结合宝应县域业务实际,梳理修订《运营业务操作手册》等余项制度,覆盖账户管理、资金清算、印章保管、档案归档等全流程,确保每项操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强化制度执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制度培训,线上依托“农发行网络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网络课程、学习解读制度;线下组织“运营合规小课堂”“案例警示教育会”,推动制度从“纸上”落到“实处”。监督制度落实,每季度由市分行运营管理部牵头开展检查辅导,重点核查柜面操作、系统录入等环节的合规性,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确保制度刚性执行。
筑牢“风险防线”,守住运营管理安全底线
运营管理的底线在于“防控风险”。农发行宝应县支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构建“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的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确保运营安全“零事故”。事前预警精准化,依托农发行核心业务系统,设置资金支付“风险阈值”,逐客户设置单笔金额限额、单日累计支付限额,年累计支付限额和支付笔数,让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同时建立“客户风险画像”,结合企业经营状况、信用记录等数据,对高风险客户的资金流向进行重点关注。事中监控常态化,实行“双人临柜、双线核对”制度,柜面操作需经经办、复核双人确认,资金清算需通过系统与人工双线核对;运用“运营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柜面业务、系统操作、现金管理等环节,高效拦截异常交易。事后处置高效化,建立风险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发现-上报-处置-复盘”流程,对突发风险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同时每月利用行办会开展风险复盘,分析风险成因、优化防控措施,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机制”的闭环管理。
夯实“队伍建设”,锻造专业化运营团队
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落地,离不开一支“懂业务、守规矩、善创新”的运营队伍。农发行宝应县支行以“能力提升”为核心,通过“培训、比武、激励”三维发力,打造高素质运营铁军。强化青年员工学习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将实习柜员纳入柜面每周学习范围内,积极参加上级行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运营线上课程培训及测试,准备9月下旬运营上岗准入专业测评,认真学习上级行下发的各种文件通知,提升知识储备,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注重老带新传帮带,提高实操能力。通过新老员工“传、帮、带”、“一对一”等形式,以实习柜员跟班学习一个月为契机,由柜面主管和经验丰富的老柜员轮流当老师,在柜面跟班学习各种业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操能力。健全激励机制,将运营规范化、精细化表现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绩效加分、评优优先考虑。
运营管理无小事,规范化精细化无止境。下一步,农发行宝应县支行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地方发展”为己任,持续深化运营管理改革,以更严的标准、更细的举措、更实的作风,推动运营管理再上新台阶,为宝应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更多农发行力量。
(通讯员:赵越)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