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rmjr@aliyun.com
金融活水润江城——农发行湖北省武汉市分行支持武汉城乡融合发展纪实
时间:2025年10月31日 13:08 来源:人民金融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长江奔涌,激荡千年文脉;汉水汤汤,孕育万物生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武汉市分行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殷殷嘱托,以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抬升标杆,助力大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成立30年来累计投放各类资金逾5000亿元,截至2025年9月末,贷款余额突破170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农发行系统各二级分行首位,为武汉城乡经济发展注入农业政策性金融不竭动力。从守护“中国饭碗”到建设“城市绿肺”,从疏通“黄金水道”到培育“科技良田”,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宏伟画卷正在江城大地徐徐铺展。

 

粮安基石,打造长江中游最大粮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该行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立行之本,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点发力,构建“全粮、全链、全行、全力”的新格局,在武汉市粮食收储中牢牢担任主力军,仅2024年就投放各类粮油贷款114亿元。


滚滚长江,一路奔腾,在武汉东部新洲段拐了一个弯,作为中部最大的深水码头,为发挥此处背靠黄金水道与中部交通枢纽武汉的铁路、公路等巨大的优势,农发行投放9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武汉金控集团打造占地达2000余亩的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暨国家稻米交易中心,规模位居长江中游首位。


“过去靠天吃饭,如今靠数智储粮。”在新洲区阳逻港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基地,负责人游俊指着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座现代化粮仓,已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国家粮食物流通道,在“北粮南运”“鄂粮外运”中发挥了重要枢纽作用。步入粮库,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光伏离网空调精准调控温湿度,氮气储粮技术让害虫无处遁形,12项创新技术构建的智能管理系统24小时“把脉问诊”,使储粮损耗率直降30%,粮温恒定在15℃以下,储存一年品质如初。轻点平板电脑,粮情数据瞬间一目了然。5.4公里铁路专线无缝连接京广大动脉,275米深水码头通江达海,全自动输送系统实现散粮“不落地”高效流转。游俊掰着手指细算经济账。“我们建有40万吨的现代化粮食仓库和50万吨冷链仓库,储粮损耗直降 30%。物流效率提升40%,粮食年吞吐量达600万吨,可满足2000万人全年口粮需求。”


在武汉金控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公司,运输车辆川流不息。公司负责人黄旻雁感慨道:“与农发行携手五年,贷款规模从最初的3亿元跃升至25亿元,经营品种从水稻拓展到小麦、玉米、食油等十多个品类,业务范围从粮食贸易延伸至冷链物流,营业收入从50亿元一路攀升到350亿元,这就是金融赋能带来的乘数效应!”


今年夏粮收购季,农发行提前备足30亿元资金,确保粮食收购“不打白条”。种粮大户王大伯笑容满面:“现在是钱等粮!收购点随到随收、现场结算,我们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人居焕新,解锁万千家庭安居密码


农发行武汉市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抢抓机遇,累计投放600多亿元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资金,在全国农发行系统名列前茅,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正改写着武汉城市发展面貌。

“ 以前是‘雨天一盆水,晴天一身灰’,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环境大变样!”搬进江夏区豹澥还建社区80平方米新居的原豹山村大吴桥湾村民吴亚雄激动地说:“以前挑水要走一里路,如今拧开水龙头就有甘泉;过去看病要跑十几里,现在社区医院就在楼底下。我还实现了就近就业,年收入超10万元,比原来涨了三分之一,既照顾了家庭,也增加了收入,感谢党的好政策!”


汉阳区米粮村的蜕变就是生动写照:15亿元专项借款助力9550户居民告别旧宅。7800亩腾挪土地上,学校、商超拔地而起,“15分钟宜居生活圈”初具规模。


农发行创新实践“安置+产业”模式,在花山等片区整合2万多亩土地,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内,无土栽培的番茄缀满枝头;生态步道旁,无人机在金黄的稻田上空穿梭。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园区务工薪金、入股分红股金,实现“一地生三金”,人均年收入增加上万元。


在农发行专项贷款支持下,花山新城、航天新城、左岭新城纷纷重塑城市肌理,产城融合,完成“新陈代谢”,人居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老百姓早一天住上新房子!”这一承诺背后是创新机制支撑。该行通过提级营销、平行作业、限时办贷等举措,建立“日沟通、周更新”专班机制,将贷款审批时间大大压缩。2024年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投放速度创全国最快,投放量全国领先,荣获总行劳动竞赛唯一一等奖。

 

碧水丹心,绘就江城武汉绿色画卷


农发行武汉市分行持续擦亮“水利银行”特色品牌,紧紧围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自成立以来,累计投放210多亿元,既织密安澜水网,又勾勒绿色画卷,让江城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


在武汉,有一条东湖绿道在全国名闻遐迩。而最早向其投放贷款的,就是农发行武汉市分行。同样是在东湖水域,地下深处,行人脚下,还有一条污水处理“快车道”,这就是农发行审批贷款20亿元支持的大东湖深隧项目。这是国内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也是目前国内传输流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的污水深隧。这条巨型地下隧道,服务武汉130平方公里内约300万居民。武汉市近三分之一的污水。通过这条“快车道”奔向远郊的北湖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有效地助力武汉东湖水岸同治,雨污同治、生态共治,极大提高了武汉水环境的承载力。成为全国金融系统支持长江大保护系统工程的典型案例和标杆项目。


农发行3亿元贷款支持的墨水湖综合治理工程,采用生态浮岛、水生植物净化等技术,水质大幅提升,从泛着黑沫的“墨汁湖”到波光粼粼的生态公园,墨水湖的蜕变获评长江大保护标杆工程。市民张阿姨每天沿湖晨练:“水清了、树绿了,开窗就是风景!”。在木兰天池,1亿元贷款修复湿地800亩,栽植苗木3万株,荒坡重披绿装。周边农家乐老板陈大姐见证变化:“绿水青山真成了金山银山,旺季月入两三万!”


武汉远城区的广袤乡间,1800公里供水管网蜿蜒延伸,400多万村民畅饮“放心水”。


在农发行武汉市分行的大力支持下,武汉正在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长江干流武汉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连续五年稳定保持Ⅱ类,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湖泊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Ⅳ类及以上水质湖泊数量占比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科技兴农,擘画智慧田园崭新图景


科技强农是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围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要求,农发行武汉市分行聚焦现代种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持续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给,引导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聚集,为武汉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


在东湖高新区,“武汉·中国种都”光谷高农生物园内,农发行2亿元贷款支持的30万份种质资源库,蕴藏着珍贵的“种业密码”。中种集团、大北农集团等260多家企业在此汇聚,科研人员培育的12个水稻抗病新品种,实现亩均增产100多斤。“有了资金支持,育种设备全面升级,优质品种培育周期成功缩短一半!”科研人员兴奋地表示。


武汉生物农业产业基地等几家创新示范基地内,农发行贷款9亿元支持的40多家科技企业你追我赶:培育的番茄更耐储存,玉米抗倒伏能力更强,农机装备更加智能。园区负责人介绍道:“科技赋能下,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亩均增收可达2000多元!”


农发行通过“专项贷”等金融工具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覆盖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的全周期需求,支持推动“实验室成果”落地为“田间生产力”。


走进东西湖区大农仓植物工厂,3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宛如“蔬菜梦工厂”。此前土地零散,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均难以发挥。2024年,在农发行4.8亿元贷款支持下,通过土地整理,将细碎化的小田连成总面积约1.05万亩的大田,一期工程已经建成8米跨钢架大棚1632座,构筑为“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的2600多亩设施大棚蔬菜基地。“在华农等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即使在寒冬腊月,我们的番茄辣椒也新鲜欲滴。下一步,我们将同步建设文旅设施配套工程,打造采摘区、体验区、生态养殖区、休闲垂钓区,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产业化的超级农场,打造都市农业新标杆。”公司经理陈胜友谈起来喜形于色。

 

政策金融,铸就发展护航硬核力量


农发行武汉市分行充分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作用,全面对接武汉市重大项目,深入对接重点产业,无缝对接企业需求。截至目前,武汉市分行服务在武汉的52家央企,64家省属重点企业42家市级重点客户,全力支持武汉市各类重点项目200多个,累计授信3000多亿元。


2020年疫情防控关键期,农发行彰显国家队担当:24小时内审批20多亿元应急贷款支援医疗物资生产,某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回忆:“贷款像及时雨,让我们开足马力为抗疫作贡献!”30亿元专项储备贷款托底能源供给,保障城市“生命线”不断。


农发行累计投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逾200亿元,对市区环线汉南长江大桥、武松高速武汉段等8个强农惠农高速公路项目重点支持,惠及沿线乡镇。东湖科学岛主干道打通,为光谷科创大走廊注入动能。中法生态城地下,4亿元贷款支持的22公里综合管廊,收纳电力、通信、燃气管线,告别“马路拉链”。在东西湖和蔡甸区,“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工程连接多个村,带动当地蔬菜出口日本、韩国等地,远销多个城市,成为当地有名的“蔬菜基地”。


80亿元农发基金撬动300亿元社会资本,青山长江大桥飞架南北,航天产业基地交付使用,长江新城加速崛起。“投贷联动”支持的南水北调引江补汉项目建设,被总行选为优秀案例向水利部推荐,并在全系统推广。“农发基金解决了项目资本金难题,社会资本信心倍增!”项目负责人感慨。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创新注资省担保集团25亿元,为200家涉农企业提供增信服务,某粮油加工企业主点赞:“不用愁抵押,利率更优,敢扩产敢创新!”通过风险补偿基金降低融资成本20%,让金融活水润泽小微毛细血管。


此外,农发行武汉市分行谋定快动、统筹发力,做好武汉都市圈金融服务工作,从利率、期限、授权、信贷规模等方面给予武汉都市圈天门、仙桃、潜江三个业务辖区优惠和倾斜。以百亿资金助力潜江小龙虾、仙桃黄鳝、天门沔阳蒸菜特色品牌产业规模化跨越发展,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站在长江之滨极目远眺,金融活水滋养的沃土处处生机勃发。从“米袋子”“菜篮子”的倾力守护,到“安居梦”“生态美”的暖心呈现;从“科技田”“创新链”的精心培育,到“致富路”“幸福桥”的全力铺筑, 三十载春秋,农发行武汉市分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政策性金融答卷。  


“我们将继续深耕这片希望的田野,让金融活水持续润泽英雄之城,助力大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重塑武汉之“重”,奋力谱写武汉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兼武汉分行行长蔡晓青的话语,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激荡着江城大地奋勇前行的时代强音。


(通讯员:李永红  俞斌)


【责任编辑: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