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rmjr@aliyun.com
奶奶的“花椒经”,麻、香、长醒
时间:2025年07月29日 11:46 来源:人民金融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山东鲁南地区的一个小山坳里,藏着我的童年——被花椒树染透的记忆画面。小村如一枚朴拙印章,深深嵌进丘陵皱褶间。我已离开故乡十年有余,每年再到六七月这个季节,我依然怀着几分思念,想起我的奶奶和她的故事。


第一篇:奶奶的“花椒经”


每年暑气蒸腾的七月,山野便悄然换了装束——花椒熟了。漫山遍野的绿丛中,缀满了一簇簇珊瑚珠般艳红的果实,在灼人烈日下静默燃烧,空气里浮荡着一种奇异的辛香,仿佛大地呼出的滚烫气息。


花椒树是带刺的君子。那些细密尖刺,不声不响的隐藏在花椒果实旁边,是它无声的警语。奶奶总在晨光熹微时领我上山,带足了水和饭,开始一天的采摘。她布满沟壑的手灵巧地避开尖刺,掐下累累红珠,地上铺着一块剪开的正方形尼龙袋,花椒掉上去,总是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像在述说着什么。我初学乍练,莽撞的手指常被狠狠刺中,尖锐的痛感瞬间穿透皮肉,腹沁出血珠,混合着辛辣椒油,火辣辣地灼烧。每当此时,奶奶并不急于安慰,只是沉静地看着我:“妮子,扎一下,疼在手上,更要记在心里。花椒树为啥长刺?就是要人清醒,麻溜做事,莫要昏头昏脑伸手乱碰。”她粗糙的指尖小心捏出一根扎进我皮肉的小刺,动作轻缓如拂尘。那辛辣的麻意从伤口直钻心底,像一道永不消散的闪电。几天下来,右手拇指和食指指尖,都被扎的千疮百孔,我戏称它为“小马蜂窝”。


采摘季节,山峦如同巨大的蒸笼。汗水小溪般顺着鬓角、脊背流淌,浸透粗布衣衫,紧紧贴在皮肤上,每一次抬手都沉重黏腻。额上的汗珠滚落,有时便滑进眼角,辛辣刺痛;有时混着椒末沾到唇边,一股浓烈奇异的麻意立刻在舌尖炸开,直冲脑门,疲惫混沌的神经被猛地激醒——那是花椒树以它独特的方式在酷暑中逼迫我们保持警醒。奶奶汗湿的脸在烈日下闪着光,话语却清晰如钟:“妮子,你看这日头底下摘椒,汗流进眼里嘴里,又咸又麻,难受不?可这麻劲儿,就是老天爷给的醒神汤!人呐,心里头也得常有这股麻溜溜的劲顶着,才不敢犯糊涂,不敢伸手拿不该拿的东西。”骄阳似火,她朴素的话语却像花椒的辛香,穿透溽热,沉沉烙进我年少的血脉之中。


奶奶的“花椒经”,深植于土地与劳作的智慧。她常说花椒树“不挑地”,贫瘠山岩地亦能扎根,却“最怕污了根本”。她侍弄花椒如养育儿女:施肥宁少勿滥,尤其忌讳施以污秽物,说那会“坏了椒性”,令其失去本真的麻香与红艳。这朴素的农谚,何尝不是最直白的清廉箴言?洁净的根系,方能孕育纯粹的果实。奶奶虽未明言“清廉”二字,可这花椒树从栽种到采收、曝晒的整个生命历程,早已将“立身唯洁”的训诫,以最原始的方式,通过烈日下的汗水与指尖的刺痛,一遍遍刻入我的骨血。


第二篇:我的“从业经”


如今,我远离家乡,从事金融工作后,窗外是城市的钢铁森林,每当身陷诱惑的迷雾,鲁南山间那花椒树独特的辛香便幽幽浮上心头。金融工作,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采摘”?信贷审批、财务核算、风险防控、办公采买…每一项职责都暗藏“尖刺”——那些或明或暗的请托,那些包装精美的“人情”,那些微小却足以腐蚀根基的“便利”。它们如同花椒树上隐蔽的利刺,稍有不慎,便会被深深扎伤。


还记得几年前,我作为领队到一地开展检查工作,在离开酒店办理手续时,酒店前台问了句,“就按照实际房款开吗?我们可以多开一些的”,我坚定的回答,“按照实际的开”。每当此时,指尖残留的刺痛幻影便骤然苏醒,唇舌间仿佛再次尝到汗水混合椒油的辛麻滋味——那是刻骨的警醒。


工作十年时间,我从事过前台柜员岗、人力资源岗、信贷综合岗、财务审查岗,岗位几经变化,但是一直不变的是心中的信念——“心里头得常有这股麻溜溜的劲顶着,才不敢犯糊涂”。财务人员是资金流动的“守门人”,掌握着费用报销、资金支付的审核权。每一笔发票的真实性、每一份报销的合规性、每一项支出的必要性,都需以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予以核实。工作中,我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一心为公”,要坚决杜绝“人情审批”,严防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宝贵的支农资金不被蚕食,真正流向田间地头,在严谨细致的把关中体现“清正立行”的担当。


第三篇:农发行的“廉洁经”


回望历史长河,那些因清廉而熠熠生辉的身影,如明镜般映照着今人。东汉“悬鱼太守”羊续,面对下属送来的鲜鱼,将其高悬于庭,成为无声而最有力的警示:“前鱼尚在,后鱼何益?”这“悬鱼”的智慧,正是对现代农发行基层岗位的深刻启示。办公室人员掌管着办公用品采购、车辆调度、接待管理等资源,如同条条“鲜鱼”,稍有不慎便易滋生微腐败。唯有以“悬鱼”的决绝态度守护,严格执行采购招标、定点维修、接待标准等制度,杜绝化公为私、优亲厚友、超标准接待,确保每一分行政资源都用于服务“三农”中心工作,方能在细微处践行“清廉支农”的承诺。


清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半鸭待客”的清苦,为贷款审批岗位划出了公私分明的凛然红线。信贷审批权是政策性银行的核心权力,也是廉洁风险的高发区。于成龙的“半鸭”所代表的,是对手中权力一丝一毫的敬畏与珍重。要时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严格遵守贷款制度,贷前调查必须双脚沾泥、实事求是,杜绝“拍脑袋”决策;贷中审查必须独立审慎、唯实唯公,坚决抵制“打招呼”、“递条子”;贷后管理必须跟踪到位、预警及时,严防道德风险。唯有在每一次评估、每一份报告、每一笔签批中坚守原则,才能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以“清白做人”的品格守护农发行的金字招牌。


如同奶奶珍视她洁净的花椒树,银行人亦当视职业操守如生命之根。一次微小的“人情放行”,一次看似无碍的“变通操作”,都如同将污浊浇灌根系,终将败坏整个系统的清誉,使“麻香”尽失,使“红艳”蒙尘。我们当如花椒树般,以制度的“尖刺”构筑防范的藩篱,以内心那份花椒般“麻溜溜”的清醒自觉,时刻抵御糖衣的侵蚀。


尾  篇


有人说,“优良的家风,是真正的不动产”,给子孙后代留房子、留票子,不如留个好家风、好传承,这倒是真真切切的。小时候,奶奶对我的一声声、一次次的叮咛和唠叨,都变成了我此生无尽的财富。现在的我已经初为人母,奶奶留给我的农谚,我依然把它留给孩子,“做人要清醒,麻溜做事,莫要昏头昏脑伸手乱碰”“心里头得常有这股麻溜溜的劲顶着,才不敢犯糊涂,不敢伸手拿不该拿的东西”…


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亦如黄钟大吕,“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奶奶的花椒树,正是助我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朴素力量。那山间烈日下弥漫的辛麻之气,早已化为血脉中无形的刺,时时刺醒迷思,刻刻抵御浊流。


花椒树年年红透山岗,麻香岁岁弥漫心田。奶奶的背影虽已融入故乡的黄土,她留下的花椒树却在我精神的峭壁上蓊郁成林,每一根尖刺都在低语,每一缕辛香都在长鸣:守住清白之根,方得生命之麻香长存——这来自鲁南山野的古老箴言,是我穿行于人生密林永不熄灭的灯!


(农发行薛城区支行  张鹏菊)


【责任编辑:吴浩】